• 首页
  •   >   他山之石
  •   >   理论前沿
  •   >   正文
  • 他山之石

    关于在对外交流交往中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故事的若干思考

    发布日期:2021-03-24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外传播要“讲好中国故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在全总十六届七次执委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适应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会对外交流交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故事,增强各国工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认同。”

      工会对外工作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四个自信”,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需要,工会对外交流交往中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的故事意义重大,正当其时。本文就此提出四点思考。

      一、将“讲好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故事”作为“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的故事”的重要内容。

      (一)近年来,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处大力推进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工作,已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工匠精神、学习“大国工匠”的良好氛围,一大批“大国工匠”成为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一部分人对我国工匠文化的自信仍显不足,津津乐道的还多是“日本工匠”、“德国工匠”;谈及工匠精神,往往还是以西方的标准为依据,特别是只看重业务能力,忽视了精神境界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的“大国工匠”还未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话语体系中认可的、接纳的中国品牌、中国形象。为此,应在工会对外交流交往中,在讲好中国工人阶级故事之时,要加强对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优秀代表的“中国工匠”的宣传,讲好“中国工匠”的故事。一是把“中国工匠”作为“大国工匠”的海外说法,把讲好“中国工匠”的故事作为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工作的海外行动,让“中国工匠”逐步为国际了解和认可,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在国内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时,要特别讲明“大国工匠”是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下成长起来的,除了吃苦耐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具备讲政治、有觉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可贵特质,让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更加亲近和喜欢“中国工匠”,认可“中国工匠”不仅不弱于“日本工匠”、“德国工匠”,反而还有着他们身上所不具备的中国气质、中国精神、中国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中国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或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了劳动关系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构建劳动关系过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遵循劳动关系一般规律与适应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劳企两利”的劳动关系政策和制度,通过加强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协商、协调和依法调处来预防化解矛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就有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强有力的支撑。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讲好中国劳动关系故事,有利于改变全球劳动关系话语体系和实践领域“西强东弱”的状况,有利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领域更加认可中国劳动关系的独特价值,进而认可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殊优越性。同时,中国工会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讲好中国劳动关系的故事,也是讲好中国工会故事的重要内容,更有利于增强各国工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认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在具体做法上,在强调“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的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的国际宣传力度。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多种渠道把它扩展出去,增强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引领和推动国际工运健康发展。

      二、做好顶层设计,建构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的体制机制。

      (一)工会领导机关要对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进行顶层设计,作为一个重大项目整体推进。可以在工会系统正式发文,举全会之力共同做好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工作;利用工会所有可以用作外宣的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全总和省市级工会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如选派宣讲团出国交流宣讲;用好“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平台,可设立专题论坛安排讲述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故事,或就讲好故事进行研讨,也可考虑到国外举办有关专题论坛。

      (二)将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整体纳入国家对外宣传战略。加强与中央外宣部门及所属媒体的合作,向他们积极提供有关宣传材料,包括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及有关他们的各类作品,协商传播方式和形式,配合做好传播工作,加大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力度。

      (三)发挥好工会系统内部研究机构、出版机构和高校作用。以课题研究、出版资助、协同共建等方式资助鼓励各学术团体、高校和教师加强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研究和故事的选编、出版、传播及交流,培养人才梯队,提高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四)发挥各界力量、营造浓郁氛围。除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每年合作推出“大国工匠”专题片,还可举办“大国工匠”和“中国工会故事”优秀作品等年度评选活动,奖励表彰杰出中国工匠及各类优秀宣传作品。还可以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优秀工会工作者的作用,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宣讲团,派出去到有关国家、国际组织进行学习交流宣讲,发挥现身说法的作用,扩大中国工会、劳模、工匠的国际影响。

      (五)加强全总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协调合作。三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外工匠技术交流(如工匠大赛)和文化交流活动,在切磋、传播技术技艺的同时,互鉴、互学和发展工匠文化。

      三、选好编好贴近人心的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故事。

      (一)在事例选择上狠下功夫。精选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典型事例,提炼成受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牢的小故事、小轶事。比如,为农民工设立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坚持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的河南基层工会主席王洪臣,新疆乌苏市总工会发放补助金助力困难职工创业就业等一批中国工会故事;“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淡泊名利、以国为重,“首席钳工”胡双钱从小坚守造出一流飞机梦想,“中国金剪刀”高少萍上演“剪纸外交”等一批中国工匠故事;一直在全球拒绝建立工会的沃尔玛泉州成立首家工会组织,南海本田工资集体协商事件的博弈与解决等等一批中国劳动关系故事。

      (二)展现真实细腻的力量。在讲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时,注重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实事求是,展现真实中国,坚持用事实说话,把具体事例、真实成就摆出来;二是要以小见大,善于挖掘细节,融入生活气息,通过小人物、小事情体现大情怀、大格局,从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中寻找时代的鲜明主题,既有时代高度又有现实厚度;三是巧妙表述,激发文化共鸣,如运用中外工匠典故,回顾中西工会友好历史,追忆中外学术交流轶事。坚持这三点原则,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入脑入心。

      四、拓展渠道,加大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故事的海外传播力度。

      (一)有效利用现有的工会对外传播平台。利用工会对外交流交往活动、国际会议等现有平台,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故事。对海外受众,要遵循跨文化交流规律,在“求同”的前提下讲述差异,以“多元”的视角阐释不同,理性说明中国道路与西方道路的“共同经验”和基于中国特殊国情而产生的“中国特色”,强调“和而不同”,提高他们对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理解力与认同感。

      (二)充分用好民间对外交流交往平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期,民间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例如高校就是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平台,留学生就是重要的交流使者。根据国家教育部数据,2017年共有48.92万名留学生在我国高校学习,而当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0.84万人,这近110万留学生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好的使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近年在领导出访、教师海外进修和接待国外团组来访中,也积极做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的宣传和解读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此外,变“我说”为“他说”,通过与国外媒体合作的方式,让中国故事走上国外各国的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舞台,或吸引更多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学者与媒体研究中国工会、中国工人、中国工匠、中国劳动关系,通过他们的视角和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很多领域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抢占新媒体阵地,进行全媒体传播。一是用好传统纸质媒体,进行深入挖掘,把中国故事讲得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启迪人;二是用好电影、电视媒体,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在国内引发如潮好评,今后可加大此类影视作品的海外发行、海外落地;三是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利用“两微一端”网络平台,制作推广更多轻量化的、可视性高、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宣传作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四是在国际传播中注意顺应国外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用平视的角度、平和的态度、平等的互动实现有效传播。读

      执笔人

      刘向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研究员 戴文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智库)教授 李冰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政办公室秘书

    来源:中工网——《工会信息》

    Copyright © 2021-2025 版权所有:云鼎娱乐最新网站